创业融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创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针对“创业融资”方面的问题,11月28日晚,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科技开发部部长陈东敏教授结合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和创业孵化的经验讲授创业融资的模式与主要渠道。
讲座伊始,陈东敏教授通过“思科集团收购MERAKI公司”的新闻案例指出融资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进行评估,并把企业的融资划分为初创期、种子期、天使投资期、风险投资期、银行投资期和股市融资期六个阶段。陈教授强调,融资的数额需要根据发展的情况进行实际的评估,而且不能等到现有资金都用完了再去找下一笔投资,创业者一定要培养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随后,陈教授针对融资的数额这一问题进行阐释,他通过展示创业发展的现金流走势图来说明融资数额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来评估。融资数额与成本测算、收入预计紧密相关,而收入预计往往是创业者比较难掌握的部分,陈教授介绍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方法帮助创业者对收入进行合理的预估,同时他建议创业者可以多寻求创业导师的意见。接着,陈教授又介绍了风险投资常用的一些公司评估方法,帮助创业者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公司的管理以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信任。“elevator pitch”是国外常用的融资申请办法,陈教授以丰富的案例和风趣的表述介绍了这一策略的使用技巧。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东敏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北大的创业资源,详细介绍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开发部的功能定位与业务平台,展示了目前已经搭建起来的运营机制、孵化网络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布局,鼓励有志创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善用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如何与投资公司分配股权”、“销售型企业在初创期应该怎样吸引风险投资”、“北大的孵化器与政府、社会的孵化器有哪些区别”、“国内的融资评估体系情况如何”等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陈东敏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创业基础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创业资源管理”将于12月5日(周三)晚7点至9点在理教102举行,相关讲座信息请关注学校部门公告、科技开发部网站与未名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