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专场活动暨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对接大会在北京隆重举办,科技开发部负责人代表学校参会并介绍了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工作进展。本次活动是北京大学继成功举办“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暨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参加“中关村技术经理人论坛”之后,参加2019年全国双创周系列活动的第三场活动。本次大会主题为“务实推进双创,深度融合资源”,除主会场之外,分别在海淀、大兴、亦庄等地设立了四个分会场,让更多主体参与对接。主会场上北京市科委、市教委等市级部门主管领导,海淀、怀柔、大兴等区政府主管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理化所等高校院所代表,电控集团、亿利资源、致晶科技等企业代表,以及天合转促中心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代表等分别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服务、成果、资金、配套条件等进行发布与信息推介。

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北京市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各级部门的推动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积极变化、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初步成效,本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到33.4亿元,占全国的27.6%,居全国首位,分别是上海市的2.7倍(12.3亿元)、江苏省的3.4倍(9.7亿元)。北京市科委广泛开展工作对接,促成清华、北大、北理工、北航等30余家高校院所与“三城一区”和主要的平原区加强合作。市教委加强高精尖创新中心培育,推进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运营办公室建设,认定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高校院所专利运营办公室33家;中关村管委会与教育部科技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认定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等12家机构为首批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办公室。
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全市近80%的高校院所针对国家和本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了实施细则。2018年以来,北京大学围绕专利运营、技术入股等出台6项细化政策,当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启动以来,一批源自高校院所的高质量科技成果相继在京落地转化,取得了重大成果。北京大学梅宏院士和黄罡教授“燕云”系统成果落地海淀区,因特睿公司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燕云DaaS”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科技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10余个部委和北京、上海、贵州、浙江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打破5000多个政务信息孤岛。
本次对接大会,是北京市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的有力举措。大会从多方面推动了北京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各界对北京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创新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北京加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